1940年,中国业余电台在5月5日举行“空中年会”,这一天被火腿称为中国业余无线电节。关于这次活动的最早公开文字资料,可能是1940年5月1日出版的《QSL业余无线电》第二卷第一期(二月刊)上刊登的一则报导“年会筹备情形”。
《QSL业余无线电》是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的“会报”,公开发行,对团员免费赠阅。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吁请,在当局同意下于1937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挂靠于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由当局派员兼任团长,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任副团长,团员均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随着战事扩大,沿海机关、学校、工厂、居民纷纷西迁,1938年7月服务团在动迁途中于湖南长沙创办《QSL业余无线电》,8月份排印第三期时团址还是长沙,发行时已迁至桂林,9月出版第5期时已迁至重庆。《QSL业余无线电》是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的“会报”,公开发行,对团员免费赠阅。
《QSL业余无线电》的“年会筹备情形”为我们展示了准备第一届55空中年会的生动场景。文中提到的朱团长即副团长朱其清(XU4KT/XU6KT/C1KT),战时服务团改组为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后任协会会长,2013年CRAC会刊《现代通信》曾刊登过关于他的回忆文章;孟昭英(AC2RT/XU5TH/XU7TH)解放后为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国内电真空事业的领军人物;陈实忻(XU6X/BV2A)原为航空公司职员,经常变换工作地点,1948年因公司业务去台湾工作,后为台湾地区的业余无线电组织CTARL的创会会长;他们后来的遭遇和处境各不相同,但同样都为呼吁恢复开放业余无线电活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根据后来1947年5月5日出版的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刊物《CQ协刊》的“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大事记”记载,第一次空中年会的总台设在重庆红槽房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团部,重庆、昆明、贵阳、桂林、成都等地业余电台参加,年会通过将5月5日定为“业余无线电节”。
第一届55空中年会活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当时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追求什么?同一期《QSL业余无线电》刊登的“技术人才与国民精神总动员”和“伟大的中国和伟大的中国业余无线电人们”两篇文章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
当时的业余电台在做什么?同一期杂志的“XU6MT在桂南前线”和“XU9HU在辰谿”两篇文章会把我们带回为民族存亡战火纷飞的那个年月,仿佛让我们看到高踞在昆仑关战场山顶的火腿的笑容。
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经历了大约九十年的漫长而曲折的历史,然而久经沧桑,幸存下来的第一手资料越来越稀有。虽然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回忆文章或者寻访到的蛛丝马迹推延补造出一些历史“故事文章”,但如果不经过多方考证和推敲严谨的文笔,往往会因为一手资料的缺失,尤其是受主观认识角度的影响,难以忠实反映历史原样。
为努力使中国业余无线电前辈留下的历史遗产能更好地被广大的火腿所了解、依靠广泛的民间力量更长远地传承下去, CRAC准备配合纪念55“中国业余无线电节”75周年推出一套“1928-1949中国业余无线电珍贵刊物集锦”DVD光盘,其中收纳了几百期刊物的扫描或照相版文档,以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业余无线电管理者以及学术研究人员非赢利性使用和收藏。这批珍贵资料的收集、提供和整理加工是众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长期无私奉献的成果,也得到了无线电管理机构、CRSA等组织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长期从事业余无线电活动组织工作的童效勇老师BA1AA,六十年如一日,为这批资料的积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
业余无线电是一种文化,如果把它比喻成甘醇,那么它就是用几代火腿求知识、求科学、求进步、真诚、勤劳、奉献、爱国、团结、合作、谦逊的美德酿成的。读了有关首届55节空中年会的这些原始资料,看了“1928-1949中国业余无线电珍贵刊物集锦”DVD光盘的所有内容,一定会深感这种比喻毫不为过,并以成为一名中国火腿而自豪。
请感兴趣的朋友关注CRAC网站关于“1928-1949中国业余无线电珍贵刊物集锦”DVD光盘“的有关消息。
京ICP备10043245号-2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15栋 邮箱:crac@crac.org.cn | |
---|---|